欢迎加入 !

当前所在:首页 > 食品安全监管 > 正文

在疫情防控中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04-27     来源:      作者:    

  疫情大考,治理能力是“关键题”。经历此次严峻考验,无疑将使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深刻认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经验。疫情防控映照出治理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市场监管部门如何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治理能力。经验和做法  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坚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市场监管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营造了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在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学习研究、部署落实,召开17次党组(扩大)会议和市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努力从中找遵循、找方法、找路径,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确保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内外联动,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能。第一时间进入应急应战状态,1月22日连夜下发紧急通知,随即成立市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市场监管组牵头单位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建立每日情况报送、信息通报、工作会商、情况反馈、督查督办5项制度,实行每日情况定时报告、一般情况专项报告、重大情况请示报告,做到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确保信息互通互享、及时研判解决问题、统筹推进措施落实落地。  始终坚持因时制宜、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尽职履责。注重防控形势分析研判,准确识变应变,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统筹把握政策措施的时度效。疫情防控之初,着重维护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抓好突出防控重点、从严从快查处市场违法行为、破解防护用品紧缺难题、调动社会力量共同防控、加强系统自身防控5项工作。在全国率先明确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等8个方面市场监管重点举措,细化相关工作措施清单256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68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27.44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971件,其中立案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375件,集中曝光20件典型案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1件。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多措并举推动复工复产复学。根据复工复产新形势和分区分级新要求,及时出台43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措施,支持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持续发展的21项措施,制定71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帮扶22.5万户市场主体复工复产,为企业减免检验检测费用2454.5万元。在学校即将开学之际,全力加强学校餐饮食品、药品器械、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助推复学复课。针对监管难点,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能。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超期未检特种设备“飘红”管理;运用网络餐饮在线监测系统,实施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24小时线上监测;启用“重庆市药监APP”,智能化排查购买发热、咳嗽类药品人员,受到国务院督导组表扬。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明纪律,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工作。把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及时协调市高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对办理假冒伪劣防护用品违法犯罪案件法律适用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针对部分行政执法无上位法支撑难题,大胆创新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有关价格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理、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等指导意见,明确相关违法行为认定标准,规范细化执法办案环节,增强基层操作性。及时制发“六带头十二严禁”纪律作风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明察暗访,做到疫情不解除、监督不停步,切实以好的作风、铁的纪律,确保各项工作指令和防控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始终坚持率先垂范、正确导向,紧紧依靠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市局党组始终靠前指挥,带头担当作为。实行“1+2+N”指挥调度机制,市局主要领导全程在岗指挥,两名分管领导负责协调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其他领导和各处室全员在岗在线在状态,春节期间每天约有5500名干部职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根据形势变化,两次调整基层报表材料,采取整合精简报表、减少报送频次、取消报送项目等办法,让基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坚持正确鲜明导向,在疫情防控中考察识别干部,作为干部选用、评先表优、奖功罚过的重要依据。及时挖掘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展现了系统45个单位、37名同志直面疫情坚守一线的感人事迹,切实以榜样力量激励斗志、鼓舞士气,凝聚了强大战斗力。启示及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充分认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暴露出的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化危机为契机,坚持和加强“四个治理”,使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系统治理能力。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全国“一盘棋”,是战胜疫情的关键。这启示我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市场监管部门不可能独立于应急体系之外,也无法独自承担应急的各项任务。要建立综合调控的部门协调机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快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信息共享、行动一致,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加快落实监管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属地责任、监管部门监督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一线人员岗位责任、社会监督责任,形成多方共治、梯次布防的大市场监管格局。要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应急救援协作机制。加强跨省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合作,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共同探讨应对方案,通报危机信息,实现城市群应急管理联动。疫情期间,重庆市局和四川省局签署合作方案,建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合作联动机制,共同推动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等工作。  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依法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中,市场监管领域个别法律法规的流畅衔接方面还有待完善,如《价格法》中缺少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期间的价格管控条款,无法适应执法实践需要。这提醒我们,要坚持立法引领,在清理整顿中完善法律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针对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重庆市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已纳入市委2020年立法规划。要完善制度体系,将深化改革与建章立制同步推进,拿出制度清单,分清轻重缓急,建立起规范统一、权威高效的制度体系,在缩减权力“任性”空间的同时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要规范执法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履行执法职权。依法从重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加大制假售假、价格违法、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全稳定。  推动社会共治,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市场监管领域同样需要打好“人民战争”,构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格局。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树立“公示即监管”“共享即监管”理念,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探索扩大信息公示范围,重点开展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失信联合惩戒、信用大数据开发利用等工作,扎实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夯实社会共治基础。落实市场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在坚持守法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信用承诺,主动加强自治管理、政企合作,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加大与有关行业协会、平台型企业等信用信息共享的力度,支持其充分发挥对市场主体的组织协调、规范引导的功能,深入推进行业自律和平台自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畅通举报投诉维权渠道,探索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丰富群众参与的平台和载体,拓宽群众参与渠道,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强化新闻舆论导控,在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新闻媒体、“两代表一委员”等多方力量作用,与公众协商一致、共同应对危机,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去战胜危机。  强化基层基础,提高源头治理能力。防患于未然,把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化解在萌芽之中,要求我们能够积极主动识别问题、从源头解决问题。源头治理,基层一线是最前线,质量技术基础是保障,信息技术是关键。要推动力量向基层下沉,突出精局强所,确保人员配备、快检设备、执法装备、经费保障向基层倾斜,着力打造示范市场监管所;建立市场监管部门与社区(村居)联防联动机制,建立联络点、聘请协管员,推动实现社区(村居)网格和市场监管网格的“双网对接”,消除监管死角,弥补力量不足。要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持续深化质量技术领域改革,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加强质量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质量服务“一站式”综合联动响应机制,确保能够迅速应急启动,充分释放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设施效能,推动应急防控物资供应、医疗用品社会供给,为企业生产和防控阻击赢得时间。要加快智慧监管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化,提高预警预测预判和早知早打早防的能力。重庆局已启动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市场监管已纳入重庆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英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工商资讯网 gs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010-56019669;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京ICP备14046595号-5

联系邮箱:gsncwang@tom.com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