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州的牛岗山公园、鹤林生态公园、晋安湖公园等接连落成,连缀成逾1700亩的城区最大生态公园——晋安公园,成为当地文旅新品牌和新地标。
高水平的生态修复和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图为海湾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位于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盛世华诞,举国同庆。
八闽共襄,山海礼颂。
在这个金色的季节,新时代新福建,向上向前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
岁月流转,八闽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努力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风帆正扬,征程未已。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省上下齐奏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
思想领航
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伟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举翼凌长云,浩荡万里征。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福建见行动。
8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吹响了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冲锋号。
思想的伟力是发展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这是福建做好工作、加快发展最为重大而独特的优势。
省委始终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福建优势,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建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示范作用,全省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学、结合问题思、融入工作用,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精心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室、福州“‘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宁德脱贫攻坚展示馆等特色现场教学点;开发“莆田木兰溪治理”等115门特色课程,面向基层群众开设“跟总书记学工作方法”等16门特色公开课;注重用好《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特色教材……
从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上,梳理挖掘、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我省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闽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磅礴的力量,源于思想领航;锦绣的华章,始于宏图擘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福建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新福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1年3月,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第二故乡”福建,明确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赋予新使命。
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厚爱与期望!省委持续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工作主线,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明确8个方面38项重点任务,推动殷殷嘱托落到实处。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省上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
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春节开假第一天,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在全省部署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省委就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活动发出动员令,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擂响战鼓。
2023年4月,省委常委会主题教育读书班在榕举行。省委书记周祖翼强调,要充分发挥省委常委班子示范表率作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动全省党员干部强化理论学习。同时,要求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在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答好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在龙年来临之际,省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部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吹响了把深学敢为实干引向深入、将争优争先争效进行到底的“进军号”。
笃信之,笃学之,笃行之。
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源于闽东的“四下基层”机制,不断深化运用。省委省政府每年开展“拉练式”工作检查,推动党员干部深入项目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服务企业一线,有力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全国聚焦福建。“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2.5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居全国第八,人均GDP从6.4万元增加到13万元、居全国第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向媒体记者介绍新福建发展成就。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漫漫征程,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毫不懈怠、一往无前。
牢记嘱托
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牢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殷殷嘱托,八闽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握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创新不问“出身”,锻造高质量发展之“核”——
“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福建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主体活力迸发。白羽肉鸡突破国外育种技术封锁,从“0到1”的种业翻身仗振奋人心;一颗小小圆珠笔头,让“笔尖钢之问”在福建有了答案……随着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福建企业勇闯创新“无人区”,一项项“硬核”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应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三。
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建立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行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赛马”等攻关机制,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社会投资机构等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十年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6300亿元,7家省创新实验室突破核心技术150项。
创新力量更加坚实。全方位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福厦人才集聚平台,柔性引才政策不断加码,科技特派员覆盖“三产”……念好知、举、用、待、育“人才经”,创新生力军逐渐发展壮大。
今年9月,福建组建省委科技委,吹响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号角。创新,按下了加速键。
弘扬“晋江经验”,壮大高质量发展之“基”——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是“晋江经验”的鲜明特色之一。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
一块玻璃光芒万丈,福耀集团成为全国第一、世界顶尖汽车玻璃制造商,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一块来自福建;一块电池动力十足,宁德时代领航全球动力电池;一双鞋科技感满满,安踏集团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6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研发……福建企业家心无旁骛做实业、一心一意谋发展,阔步登上世界舞台。
根基之稳,离不开土壤之沃。
连续多年,福建每年新春“第一会”,都是民营企业代表人士座谈会。聚焦优化职能和提升服务,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政企同心、共谋发展,新春“第一会”在全省各级全面推开。
去年,福建率先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制定出台“1+N”政策措施,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683亿元,行政服务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7%。
2023年,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全省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8.1%,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6个百分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插上高质量发展之“翼”——
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是福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所在、优势所在。
以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系统部署。以“数”赋能,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居全国第三位;向“新”而行,2023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8.3%,提高3.4个百分点,动力电池、新型储能、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表现亮眼;以“智”致远,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正积蓄强大发展势能。
以县域重点产业链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为关键支撑。去年,福建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全省83个县(市、区)积极行动起来,以此为重要抓手,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与此同时,福建坚持把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出台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力争今年新增1000家以上。
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要保障。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去年全省26个试点园区新增标准化厂房超500万平方米,4个园区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建成省、市两级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破……
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高效流转,助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汇聚新质生产力澎湃动力。
服务全局
多区叠加优势中施展新作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勇立潮头的福建,能否经受住这一场历史性的大考?
前行的脚步,书写着答案。
牢记“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的殷殷嘱托,与国家发展战略同脉动,近年来福建将一项项中央决策转化为“福建行动”。
——以改革破难题,打通堵点、畅通经济循环。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便利福建。
数据赋能,以服务之“变”换办事之“便”。充分发挥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的优势,我省创新开展“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涉及个人、企业的关键数据统一只采集一次,让沉淀数据“动起来”,让海量数据“活起来”。
深入推动“无证明省份”建设,目前已推出1800多个“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审批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达98%,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首创精神”不止步,持续深入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医改经验进一步在全国推广,三明获评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林业改革整装再发,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贷”“碳票”工作,三明、南平、龙岩开展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扎实推动厦门筼筜湖治理、宁德荒山治理等重大实践的深化内化转化,多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贡献了福建智慧。
——以实招促内需,不断提升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投资拉动,重大项目发挥“加速器”效应。92人在岗加班加点,安装主要钢结构300吨,完成管道配管400米,安装设备12台……国庆期间,福州福清万景新材料氢能利用与全降解新材料项目(一期)现场建设如火如荼。七天长假,我省各地多个重点项目不停工、不停产,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今年来,我省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1—8月,我省159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2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3%,超序时进度5.6个百分点。
消费火热,线上线下齐发力。以“全闽乐购·焕新生活”为主题推出了各类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领域都推出“以旧换新”政策;文旅融合,将文艺演出、非遗民俗活动等与商业和节庆活动结合在一起,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1—8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21.36亿元,同比增长4.6%。
通过投资和消费的协调拉动,我省经济“内力”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提升。
——先行先试,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磁吸效应突显。
持续推进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两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促进经济融合,深化闽台经济交流合作,打造更优对台营商环境,帮助更多台胞台企共享大陆高质量发展机遇。着力促进社会融合,扩大台胞社会参与,便利台胞来闽工作生活。着力促进情感融合,探索惠台利民的政策举措、心灵契合的方式方法,加快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推动基础设施应通尽通,向金门累计供水3500多万吨。启动《福建省促进两岸标准共通条例》立法工作、设立大陆首只由台商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率先打通台胞境外自有人民币投资大陆通道……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以来,我省发布两批次28条惠台利民措施,建立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清单,高质量建设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努力构建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2024年上半年,闽台贸易额46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全省新设台资企业1121家,同比增长27.4%,新设台企户数位居大陆第一。
——以开放增活力,敞开大门谋发展,对外交往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总投资约448亿元人民币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在漳州全面动工,成为全省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厦门航空福州—马累航线首航,不断续写福建与马尔代夫的“海丝”缘……福建在石化、文旅等主导产业上靶向发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往来日益密切。与此同时,“两国双园”、自贸试验区、“丝路海运”等一批开放合作平台提档升级,加快建设。目前,“丝路海运”航线已增至132条,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座港口。
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自2015年4月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以不到福建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引进全省四分之一新增外资企业,贡献六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试验区累计推出实施20批622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75项、对台120项,基本构建了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的制度创新体系。
对外贸易创新高。RCEP活力不断释放,今年前8个月,福建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4596.4亿元,同比增长6.8%,占同期福建省进出口总值的34.9%;买全球、卖全球正在成为现实,前8个月,福建省跨境电商出口1245.3亿元,同比增长50.8%,出口值位列全国第四。
福建上下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牛鼻子”,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以生动的福建实践,为全局增了光、添了彩。
点绿成金
让绿水青山成为福建骄傲
今年10月1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唯一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不断加强,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生物多样性记录不断刷新。
碧水丹山、大美武夷正是福建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从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到创建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信心、接续奋斗,递交了一份高分答卷: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并持续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首位。
从乡村到城市,从生产到生活,持续不断地守绿、护绿,如今的福建山清水秀,城市宜居宜业、乡村田园风光,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福建正用越来越厚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大的绿色“版图”,生动诠释绿水青山永远是福建的骄傲。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福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21年,福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正不断加快,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全过程协同发展。仅2023年就新增81家国家级、150家省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共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
数据是福建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的最好注脚:在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全省单位GDP能耗强度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二。福建以占全国1.3%的土地、3%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生产总值,绿色产业竞争力不断跃升。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项选择题。福建深知,坚持绿色创新,以制度创新激发生态文明建设活力是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必由之路。
今年7月,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三明市三元区陈大国有林场林业生物资产票据第一期顺利成交。作为升级的“林票2.0”,林业生物资产票据可交易、流转、质押,解决了“林票1.0”流通性不足、市场化交易难等问题,真正打通了市场化交易路径。
锚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的战略定位,福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突破关键点,积极探索体现山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全国率先出台陆海统筹、适用全省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指南;实施全国首宗渔业碳汇交易和农田碳汇交易;颁发全国首张蓝色碳票,上线全国首个农业、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全国首单茶树碳汇储量指数保险在福建落地,林业碳汇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
大胆试、大胆闯,福建处处抢占先机,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走在全国前列,加速打开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链接通道,为绿色经济保驾护航。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如今,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福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更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新时代闽山闽水绽放新魅力,福建这个生态“优等生”,正努力把答卷书写得更好更美。
不忘初心
“人民幸福”是最温暖的底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今年9月,一则“‘2025年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开始征集!”消息通过媒体发布后,引来社会关注。在半年多前,省委省政府刚刚发布通报,2023年29项为民办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千盏灯火收眼底,万家忧乐系心头。省委省政府一年不落开展为民办实事,一年一个台阶,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回应着群众所盼所求,把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民生跟着“民声”走,幸福就会来敲门。
数据显示:我省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23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6.9%,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福建力求兜牢民生底线。
就业是百姓生计的基础,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省创新实施新增岗位补贴、毕业生就业岗位补贴,率先放宽已就业毕业生报考公务员考试资格。十年来全省城镇就业人数增加超500万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4.7%,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五年过渡期内,省级再按照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将易致贫返贫人口纳入监测帮扶范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我省率先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已为39.18万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993.46万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福建力求做优做强公共服务。
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正式投入运营,总开放床位数7277张,门诊量同比增长20.9%,实现设区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队”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加大普惠托位供给,增加1.3万个普惠托位。
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全面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试点,创新“食堂+学堂”老年人助餐服务提供机制,打造“福见康养”养老服务品牌。2022年起连续3年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惠及540多万老年城乡居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福建力求扩容提质,不断创造高品质生活。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动和动力。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9亿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2元、同比增长6.9%。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49亿元,同比增长2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
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必须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文艺院团获文华大奖、梅花奖等重要国家级奖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0多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万多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9.6%;“四季村晚”“村BA”等活动火爆出圈,带来巨大流量……
一项项深得民心的举措,打开一扇扇幸福之门;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传递出可感可知的民生温度。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为群众谋幸福,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温度与分量并重的民生蓝图已绘就,让发展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沐浴着金色的光辉,团结奋进的福建人,驶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奔向幸福。
1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首场座谈会,征求专家学者对最...[ 详细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工商资讯网 gs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010-56019669;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