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巡08316的护航下,省重点项目中广核宁德核电温排区200MW海上光伏项目在太姥山备湾水域完成首块光伏板安装。该项目总投资14.5亿元,计划在福鼎市太姥山镇备湾村水域范围内选取3020亩水面,新建海上光伏电站,配套建设220千伏升压站、集电线路、储能系统,预计年新增发电量2.4亿千瓦时。
高水平的生态修复和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图为位于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鹏起东南,鼓翼万里。
潮拍山海,千帆竞发。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不久,在新福建建设十周年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福建考察调研。
新时代新征程,福建干什么、怎么干?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福建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强调“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十年前的2014年,同样在收获的季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
十年磨砺,山海共赴。
时间的巨笔,在东南沿海镌刻上新福建十年的绚烂记忆;奋斗的伟力,在八闽大地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十年来,福建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从2.5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居全国第八位;人均GDP从6.4万元增加到13万元,居全国第四位。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初冬暖阳,铺洒金辉,映衬着苍苍闽山、泱泱闽水。
新福建宏伟蓝图,已然一幅幅实景图,渐次铺展。
机制活,“改”到深处焕生机
新福建十年,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十年。
机制活则满盘活。新福建的首要之义,就是“机制活”。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福建考察,深刻指出“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
殷殷嘱托,为福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的行动指南。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解决的是“发展中的问题”。
抓好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发挥党委把方向、谋大局、聚合力、促落实的统领作用。
十年来,省委全面强化统筹领导,完善纵深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省委深改委强化议事、协调职能,逐年制定工作要点,引导各部门细化改革举措。
中央统一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落实得如何?省级层面谋划实施的特色改革项目有何新进展?为更好处理部署和落实的关系,省委完善全省改革工作“四张清单”,坚持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省委书记周祖翼强调,要继续抢抓中央赋予的重大机遇,深入试、大胆闯、自主改,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多区叠加”是中央赋予福建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也是福建机制活的一大优势所在。
货轮穿梭、桥吊挥舞,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景象繁忙。10月,正是进出口贸易传统旺季,片区的海天码头作为全球经贸的重要节点,“火力全开”。
新时代的特区应该如何发展?自2015年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大胆试、大胆闯,累计推出创新举措606项,其中全国首创142项,用高水平开放的福建实践,回答经济特区的发展之问。
新福建建设十年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窗口效应加快显现,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275项全国首创举措,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5%。
对接的是国家战略,对标的是国际一流。
扛起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福建在闽台融合、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方面改革上探路破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率先发布并落实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高质量建设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两岸民间交流品牌更加亮眼,两岸社会、经济、情感融合机制不断完善;“丝路海运”“丝路投资”“两国双园”“海丝中央法务区”等国际合作品牌加快打造,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坚实……
与国家战略同脉动,福建开放发展气象为之一新,犹如江海奔流,一日千里。
改革创新,考验福建人的勇气,更考验福建人的智慧。
闽都创新实验室里,一块绿色荧光陶瓷薄片,经过中科芯源生产车间,“摇身一变”成为销往海内外的全球首例万瓦级海洋照明灯。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行动,闽都创新实验室探索人才室企互聘共用机制等一系列创新机制,打通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产业化“最初一公里”。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福建坚持把解决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建立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以创新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日益完善,职业教育改革、“双一流”高校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更加坚实。
奋进新时代,全省上下以“机制活”为牵引,一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8月30日,“福建改革”又一次走到聚光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新成效、新突破。
试点改革,从局部探索向全面深化转变,我省一批探索先行的改革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化。其中,许多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和政策,既为福建发展增添活力动力,也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8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引领带动全省上下凝聚改革共识、高举改革旗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饱蘸浓墨,福建正接续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产业优,动能澎湃提质效
新福建十年,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十年。
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粤港澳中间区域,福建从昔日“前线”转身为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呈现良好态势。冲刺四季度,捷报频传——
11月18日,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开工!这是我省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由福建省、中国石化、沙特阿美合资建设。
11月28日,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从全国第十一位上升至第八位,福建何以跃升?
锚定“产业优”,牢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的殷殷嘱托,福建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省长赵龙在今年4月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坚定不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固根基,福建从民营经济大省加速迈向民营经济强省。
当中国运动员“射”落巴黎奥运会首金,身着安踏领奖服站上最高领奖台,福建品牌再次定格在了“奥运时刻”。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3.8%至337.4亿元,已连续第5个半年度营收领先耐克中国。
“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才是本分。”牢记嘱托,安踏从晋江陈埭镇的家庭作坊起步,坚持把一件衣服、一双鞋做成世界品牌,也成为福建民营企业从小到大、枝繁叶茂的生动写照。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轫地之一,福建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七成左右的税收、地区生产总值、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以上的经营主体数。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晋江经验”。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福建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从过去的“三来一补”,到如今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8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国第四位。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首次写入中央文件;8月,福建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
厚植发展沃土,尽享阳光雨露,福建民营企业加速成长为“参天大树”,不断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基础。
锻长板,“福建制造”迈向了“福建智造”。
走进九牧5G智能马桶工厂,“埋头作业”的机器人在流水线上有序工作,24小时不停歇。高度智能化、全自动化,夜间不开灯也能生产的“黑灯工厂”正日益成为福建制造业的主流。
品牌价值超1300亿元,稳坐“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行业地位,九牧以智能马桶的迭代之路生动印证: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只要加快转型升级,同样可以赢得市场、勇立潮头。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叮嘱:“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拥有坚实实体经济基础的福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居全国第三,“智改数转”让传统产业插上了“数字的翅膀”,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在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宁德时代工厂平均每1秒可生产1个电芯,缺陷率仅为十亿分之一。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居全球第一。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达到历史同期最高的98.5亿元。
正是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一片玻璃、一块电池、一双鞋等“福建制造”迈向“福建智造”,成为全球消费者的坚定选择。
将时间轴拉长,从“制”到“智”的意义更为深远。受历史等因素影响,福建科技创新底子薄,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
敢拼会赢的福建人民苦练内功、奋勇争先。坚持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牵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十年来,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超2倍,2023年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增长30%。
爬坡过坎,闯关夺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面向前沿领域,福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落子有声,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潜力无限。
百姓富,“幸福账单”进万家
新福建十年,是坚持人民至上、增强高质量发展效力的十年。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
“人民”二字,重若千钧;造福人民,一以贯之。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从幼有所教到幼有善育、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民生清单”“幸福账单”逐条兑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之路上,福建的脚步从未停歇。
——补齐短板,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福山福水,人民有“福”。十年来,福建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夯实民生之基。过去十年,我省每年全省财政支出七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994.5亿元,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14年的892.8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39.82亿元;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是我省对民生工程的持续“加码”,是对百姓幸福生活的不断“提质”,也是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的具体践行。
——回应呼声,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坚持以“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为要旨,福建以深化医改为抓手,全力实施健康福建战略,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医院就医问诊。
如今,全省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正式投入运营,实现设区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全覆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最大的民生”,我省持续健全完善就业政策体系,以项目攻坚为抓手,打好稳就业组合拳,密集出台一系列援企稳岗、就业创业政策,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全省城镇就业人数增加超500万人。
——区域协调,城乡发展更和谐更均衡。
找富路,先要拔穷根。从2016年起,福建每年按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以上筹集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9年底,福建提前一年实现了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脱贫的福建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福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居全国第六位。
福建靠山面海,在山海协作的背景下,聚焦海的优势、山的特色,陆续出台《福建省“十四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规划》等系列支持政策举措,全力推动山海全方位、全领域、多层次深度协作。2023年,龙岩、南平、三明等山区地区生产总值8595亿元,相比10年前实现翻番,书写了山乡与海城共同富裕的民生答卷。
——文化滋养,让“诗和远方”融入百姓生活。
2024年国庆假期,福建省累计接待游客3817.52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315.32亿元。各大景区景点、街区商圈、文博场馆等文化味浓、烟火气足、假日氛围感“拉满”。这些,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最生动注脚。
十年来,我省持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再造、软件更新,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如今,全省范围内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均免费开放,并创新性打造了城市书房等新空间超过700个。
文化大餐接连“上桌”。我省创新组织福建音乐舞蹈节、经典诵读比赛、街头文化艺术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书香八闽”、“三浦并臻”文化联盟、“乡村戏台 百姓乐园”等一系列叫好叫座的群众文化品牌,并常态化开展百姓大舞台、四季村晚、福建乡村音乐会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年均演出3万多场,惠及群众超1000万人次……一张张文化名片,浸润了百姓生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十载春秋,福建以民生为先,深耕细作,将每一件关乎民心小事做细做实,让每一项惠民实事落地生根,让全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成色更足。
生态美,逐“绿”前行枝叶茂
新福建十年,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强高质量发展定力的十年。
9月,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登簿。这是我省首次为复合型自然资源“上户口”,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再添生动注脚。
多山、多水、多绿的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生态美”的期冀,强调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从率先建设生态省,到创建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建设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久久为功护绿扩绿,增厚生态家底。
啃过了生态治理“硬骨头”,福建深知,在新起点上续写“生态美”文章,必须坚持“系统施治、久久为功”。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多年来,福建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颁布实施20多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发展“明底线”“画边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闽江、九龙江流域“山水工程”,推进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地358处。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和美丽园区建设,让“生态颜值”与群众“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2023年,全省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5%,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99%。
生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绿色“家底”越来越厚。过去十年间,在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福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覆盖率连续45年保持全国首位。
——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激发绿色新动能。
废旧服装、塑料瓶回收后变废为“丝”,可制成生产鞋服所需的环保面料;一批传统耗能行业企业通过推进技术改造,变身“绿色工厂”……福建产业拥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基因”。
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何以兼得?福建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解题作答”。
用好“绿色指挥棒”,对南平、龙岩、三明、宁德、平潭以及34个县(市、区)取消生产总值考核,重点考核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全省44个市(县、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将“双碳”目标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仅2023年就新增81家国家级、150家省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共实现工业产值超万亿元。
十年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
——改革“点绿成金”,打通“两山”转化路径。
今年7月26日,三明市林业生物资产票据(林票2.0)第一期顺利成交,标志着林票真正打通市场化交易路径,有效回答了“钱从哪里来”的林改之问。
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福建持续探索具有山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莽莽群山,能做出怎样的生态文章?
2019年,三明在全国率先开展林票改革试点,福建各地相继探索林业资源转化为证券化资产的新路径,同时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森林粮库、钱库”不断壮大。
蔚蓝大海,蕴藏什么样的“绿色”潜能?
锚定“双碳”目标,福建推动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全国首宗渔业碳汇交易、全国首张蓝色碳票、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试点交易等相继在闽落地,绿色金融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十年间,绿色创新探索不止,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贡献了福建智慧。福建39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23项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成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肯定;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
山海画卷,只此青绿。
今年10月1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正式施行,为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篇章提供法治保障;11月6日,2024东亚海大会上,厦门被授予“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最佳实践成就奖”,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厦门实践”正加快走向世界……
从山顶到海洋,一个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清晰可见、可感可及,“生态优等生”福建正努力续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葆初心,党建护航新征程
新福建十年,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高质量发展合力的十年。
“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再次回到福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叮嘱始终如一。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正是党建引领征程、护航中心,一路走来,福建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福建见行动、见实效。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省委充分发挥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接受深刻党性洗礼、激发干事创业强大力量。
从宁德发端,在八闽生根,向全国推广,“四下基层”制度,常下常新,历久弥新。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福建用好“四下基层”这一重要抓手,优选《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特色教材、打造“主题教室”等特色场景,系统展示伟大思想在福建的孕育和实践。全省党员干部深刻感悟真理味道、思想伟力、领袖魅力,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福建通过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汇聚起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
让干部在担当作为中历练成长。坚持事业为上选干部、配班子,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定实施关心关爱基层干部20条、深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新20条”等一系列措施,激发干部“拼闯干”的精气神。福建干部自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联系服务群众中挑重担、打头阵,涌现出廖俊波、孙丽美、潘东升等先进典型。
让“千里马”在八闽大地竞相奔腾。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人才、育人才,因地制宜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速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海外引才力度,深化闽台人才融合发展,新福建建设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11月底,全省30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郑重接过“接力棒”,扑下身子、奔赴农村,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2万多名优秀干部驻村任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一线频现党员身影,留下一心为民的好传统、好口碑。
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拓展近邻党建工作,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的清廉福建。如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像绿水青山一样,成为福建的名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八闽儿女,把梦想刻写在奋斗的坐标上,向着更加美好的新福建,进发!
1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首场座谈会,征求专家学者对最...[ 详细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工商资讯网 gs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010-56019669;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