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工信〔2024〕158号
各市、沈抚示范区工业和信息化、通信、教育、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各相关单位:
现将《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辽宁省应急管理厅 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
2024年11月18日
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促进产业链和“整零共同体”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已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纽带和神经系统,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新路径。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扩大我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规模,加快赋能千行百业。特制定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融通和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据互联互通,为跨系统、跨行业、跨领域提供标识数据服务,释放工业数据要素价值潜力,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赋能水平,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全省累计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2个以上、“星火·链网”骨干节点3个以上,“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基于标识的融合型区块链基础设施,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对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规模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数突破1.5万家,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体系,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2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250万次以上,主动标识载体部署超过200万枚,重点企业应用普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重点领域应用成效显著。在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产业集群、安全生产等行业和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在工业、医疗、城市治理等领域培育一批样板标杆。
——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区域范围持续拓展,基于标识的可信工业资产、碳数据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对安全生产赋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作用日益显现。
——标识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标识解析融合应用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标识解析应用方案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应用推广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集群,深化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应用推广。鼓励重点园区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产业大脑”,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工业数据共享和有序流动,促进集群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和区块链技术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和集群,整合省内分散的生产能力和资源要素,实现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和新生态。
(二)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建材、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电子、电力和建筑等行业普及应用,推广智能化生产管控、产品精益化管理、数字化交付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物流全流程追溯、供应链优化等标识应用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接入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效率,提高工业产品在研、在制、在途、在役全流程管控能力。组织开展标识解析系统与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管理系统等适配工作。探索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数据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风险监测和评估评价。
(三)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
推进轻工、食品、纺织等消费类产品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深度融合。推动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消费类产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互联互通,实现产品源头追溯、生产监控、物流跟踪、流通消费和信用评价,优化消费服务体验。支持企业利用标识和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运用标识资源搜索和数据挖掘分析等构建用户画像和需求预测模型,开展需求预测,扩大市场规模,推动消费升级。
(四)赋能工业资源利用
聚焦工业再生资源重点品种和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标识解析技术在废钢、废塑料、废轮胎、废纸、新能源电池等工业再生资源领域应用,实现跨行业、跨区域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可信认证。探索建立工业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促进标识解析与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推动主动标识载体技术在民爆、矿山、化工、电力等关键领域企业应用部署,鼓励企业高风险、高价值设备接入标识解析体系,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唯一身份、精准定位和数据互通作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互联共享,提升企业关键设施和关键设备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加快实现生产全过程安全风险可感知、可分析、可预测和可管控。
(六)促进数字医疗整合
支持生物制药、化学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等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进医用产品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仓储、耗材采购、临床应用等领域的数据汇聚和可信认证工作,促进医疗领域数据资源的可信高效统一管理。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与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在监管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等资料的可信共享。
(七)完善绿色低碳管理
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在企业、行业、园区的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碳足迹管理、碳交易等领域创新应用,提升全流程、全产业链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水平。鼓励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内企业基于标识解析技术开展能源资源利用、节能降碳、产业低碳协同等,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新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
(八)推动城市数字化发展
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在建筑业领域应用,加强与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发展,探索标识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筑节能降碳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融合发展。围绕城市交通、物流运输、文体设施、政务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探索建立相关设备资产的一码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和可信资产服务网络。在确保运营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各市在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智慧停车等交通业态中普及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推动主动标识载体技术在供水、燃气、电力和热力等领域推广应用。
三、夯实支撑能力
(一)增强基础设施能力
完善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支持标识服务机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企业、园区、集群和行业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扩大标识应用规模。加快“星火·链网”融合型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星火·链网”(沈阳)超级节点数字原生资产、智能安全金融、可信存证、隐私计算、数字化追溯等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建设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可信工业资产服务平台,利用标识、区块链技术为企业增强信用,加快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开展基于标识技术的主动标识载体、智能传感器、工业网关、安全防护、数据流通等技术研发,加强标识解析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三代互联网(Web3)等技术融合创新,在装备制造、冶金、石化、消费品等行业推动基于标识数据构建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应用等产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验室、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按照细分行业和特定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培育形成标识应用解决方案,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完善产品服务能力
鼓励研制基于物联网卡、通信模组、安全芯片等主动标识载体的集成终端,推动开展识读软硬件与标识解析适配。推动主动标识载体、标识解析软件系统集成内置到智能装备等产品。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标识应用服务供应商和应用解决方案。加强对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标识应用推广情况的监测评估,鼓励标识服务机构在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产品竞争力和业务覆盖面等基础上,强化品牌意识,树立一流形象,培育形成辽宁标识服务品牌。
(四)提升数据互通能力
构建基于标识的安全可信工业数据流通体系,面向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构建标识数据可信共享资源池,培育一批行业级标识数据模型等基础数据服务工具及产品供应商。推进异构、异主、异地工业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和互操作,促进工业数据在工业、金融、科技等领域互联互通,实现跨行业和跨领域应用。加快推进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开展标识数据应用成熟度评估评价,积极参与工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建设,推进基于标识的工业数据智能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工业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
(五)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开展分类分级管理、安全评估评测和技术检测,探索建立基于标识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权限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体系,建立健全基于标识解析的工业资产可信认证、进网许可、安全监测综合服务体系和基于商用密码的标识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业产品和工业设备身份认证、数据确权等综合服务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完善安全监测保障体系,并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对接。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发挥省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省市县(区)及省直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省市协同、部门联动和央地联动,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普及应用。组织产学研用各类市场主体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推进方阵,编制细分行业融合应用指南,深入挖掘标识应用典型场景。组织标识服务机构开展标识解析应用成熟度评估。
(二)加强政策资金支持
发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扶持引导作用,加强标识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支持产业链、产业集群和“整零共同体”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支持标识服务机构扩大标识应用规模。鼓励各市县(区)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企业“上链上标识”。鼓励金融机构、创投基金、社会资本投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网络安全项目。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作用,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组织开展标识架构设计师、研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发挥辽宁与江苏、沈阳与北京、大连与上海等对口合作机制优势,加强技术人员交流学习,鼓励引进优秀人才。
(四)加强标识服务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互联网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等许可政策指导和宣贯培训,压实标识服务机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合法合规监管检查。加强标识解析监测评价体系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标识服务机构安全审查机制,提升标识解析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五)组织供需有效对接
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标识进企业、进园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国标识大会、标识应用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方式,为标识服务机构和企业搭建沟通对接平台,加强标识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应用。
(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沟通衔接,及时掌握标识解析技术发展趋势和创新应用成果,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标识服务机构等单位,积极参与国家标识解析标准体系建设和关键技术研究。鼓励有条件的标识服务机构等单位,在物流链、供应链和产品认证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全国范围内标识科研单位、技术服务商等走进辽宁,通过对接交流、案例分享等方式,推动各细分行业领域的标识解决方案和产品在辽宁复制推广。
1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首场座谈会,征求专家学者对最...[ 详细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工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工商资讯网 gs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010-56019669;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